定制化设计一站式临时空间解决方案
高端产品行业领先进口生产线
核心技术装配式移动建筑系统
中国绿色时报3月11日报道3月7日,全国人大代表、黑龙江省伊春市委书记许兆君的房间里站满了人,人民日报、凤凰卫视、中国绿色时报等数家媒体不约而至。许兆君心里非常清楚记者们最关心的是什么,因为那片被称为试验田的8万多公顷林地,林改的种子已撒下两年多。
2006年1月4日,国务院第119次常务会议正式确定将伊春设为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,并认为“伊春的试点是落实中央决策的一项重要举措,是国有林区改革迈出的关键一步”。2006年6月16日,国务院批准《伊春国有林区林权改革试点实施方案》。2006年7月20日,国家林业局召开新闻发布会,宣布伊春国有林区林权改革试点正式启动。
林改后,承包人会在树苗边插上一根小木棍,鸟儿站上面就伤不着树苗了。小木棍是什么,其实是新制度的支撑点——并不起眼的些许变化,让出席2007森林生态保护(伊春)国际论坛的专家兴奋异常。
“过去林子是国家的,就像唐僧肉。”许兆君说。在伊春市进行的国有林区试点,第一次突破了一元化,国有林区第一次有了民间资金进入,这是对几十年一贯国有林权模式的突破。
在8万公顷的试点范围内,试点林业局林业在册职工,林地承包经营期限最长不超过50年,6000多户职工,第一次获得林地经营权、林木所有权和处置权,第一次当上了主人。几个第一次,两年多就给伊春国有林区带来几十年都没有的变化。过去成活率是60%,现在成活率接近100%,而且是死一棵补一棵;8万多公顷林地没有发生过一起超采、盗伐、火情。
2006年、2007年两个春季造林期,承包职工分别完成自费造林5000公顷和3313公顷,占国有森林造林面积75%和58%,成活率超过95%,保存率100%。两年新增计划外造林面积8000多公顷,林地利用率提高10%。
按现行的常规造林成本计算,共增加社会投入3000多万元。“成活率不用我操心。一有风大家都要出去看,谁会让自己的林子被偷、被盗、被烧。”许兆君说。
林子多了,试验点职工的收入也多了。2003年时,这里的林业职工平均工资270元。
全国范围林业系统职工最低,而在林业系统,伊春又是最低。林改让职工在保护林子的前提下,发展林下经济,人们种山参、中草药等,仅林下收入一项,试验点上的林业职工就人均增收3500多元。“如果不是林改,国有林区就是到2020年也到不了小康,但现在不会有这个担忧了。
”许兆君说。发韧于两年前的国有林区率先实施林改试点,让伊春这个典型的因林而建、因林而兴、因林而名又因林而衰的林业资源型城市,重新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。在首届全球环境论坛上,伊春被联合国授予“城市森林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范例——绿色伊春”荣誉称号,让我们看到一种涌动的力量。
许兆君说:“在伊春8万多公顷林地上的改革,将对其他国有林区改革产生深刻和久远的影响。伊春经济转型也必将为全国林业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,对整个国有林区的改革都将有一种导向作用,直接影响今后国家对国有林区的政策和管理。”。
本文来源:天博-www.tnafp.com
返回